教师教育学院小学教育专业开展优质课观摩研讨活动
深耕课堂展风采,共研共学促成长
——教师教育学院小学教育专业开展优质课观摩研讨活动
为深入贯彻落实第二届教育教学质量文化节精神,积极推广优秀教学案例,激发教师教学创新活力,教师教育学院小学教育专业于5月14日开展了优质课观摩研讨活动。此次活动吸引了众多教师积极参与,为教师们搭建了一个相互学习、交流与提升的优质平台。
活动当天,精彩纷呈的公开课轮番上演。上午8点,在艺术楼A311教室,任丹丹老师带来《小学班队管理与班主任工作》公开课展示。任老师凭借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深厚的专业素养,深入剖析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之间紧密相连、相辅相成的关系。为使理论知识更加通俗易懂,任丹丹老师精心准备了多个贴合实际的案例,通过视频展示,直观呈现家校合作的重要性、基本渠道及注意事项。为增强课堂互动性,任丹丹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,模拟与不同类型家长沟通的场景。学生们积极参与,生动演绎了与“溺爱型家长”“放任型家长”等沟通的过程。通过这一环节,学生们不仅掌握了与家长沟通的技巧和原则,还深刻体会到家校合作中沟通的重要性。
下午2点,李浩老师在艺术楼A504教室主讲的《美术(儿童画)》公开课同样亮点十足。李老师以“彩陶纹样”为载体,通过“技法筑基—创意实践—多维评价”的阶梯式教学设计,让学生在沉浸式艺术创作中感悟中华工艺智慧,展现未来教师的美育素养。李老师以新石器时代彩陶文物为切入点,引导学生观察鱼纹、漩涡纹等经典纹样的构成规律,先示范如何在纸制彩陶器轮廓中设计中心纹、边缘纹,再鼓励学生结合点线面创造个性化纹样。过程中李老师巧妙搭建脚手架:为造型困难者提供半结构线稿,为创意突出者补充拓展素材,让每位学生都能在传统框架中实现个性表达。学生根据纹样特征自主配色,创作完成后,小组合作拼贴以彩陶纹样为主题的作品;展评环节创新采用“三维评价体系”:她从文化契合度、技法完成度进行专业点评,学生通过自评表反思创作思路,小组互评着重关注协作贡献度。这种立体化反馈机制,既强化了学生的文化认知,又培养了其作未来教师的教学评价能力。
此次优质课观摩研讨活动具有重要意义。一方面,通过展示优秀教师的教学风采和创新教学模式,为其他教师提供了直观的学习范例,有助于教师们拓宽教学思路,借鉴先进的教学方法,提升自身教学水平;另一方面,课后的研讨交流环节,教师们围绕课程设计、教学方法、课堂互动等方面展开深入讨论,分享经验与见解,碰撞出思维的火花,进一步深化了教师们对教育教学的理解与认识,为推动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教师教育学院小学教育专业将持续开展多样化的教学研讨活动,不断探索教学创新路径,打造一支高素质、专业化的教师队伍,为培养优秀的小学教育人才提供更强有力的保障。